說好開鎖是幾十元,最后算賬變成了上千元。日前華商報報道了西安一女子79元網上找個開鎖,最后結賬一共要1668元。國慶假期,市民劉先生也遭遇了類似情況,想著假期開鎖比平時貴,沒想到是1500元,這讓他不禁慨嘆,“我忘帶鑰匙是無心之舉,遇到的開鎖師傅才是套路滿滿。”
簡單的開鎖怎么就成了天價開鎖,這里面真的有什么套路嗎?
案例:暴力開鎖安裝完再告知價格,拆壞的門把手更換收了580元說起國慶假期開鎖劉先生就十分生氣。因為忘記帶鑰匙,他先是在高德地圖上搜索到一家開鎖公司,名為“鎖總匯開鎖換鎖”,這家開鎖店的地址在一個小區內。電話詢問后對方給安排了一個師傅上門開鎖。“正值假期,還要師傅上門服務,想著應該比平時貴點,但沒想到的是最后真的那么貴。”劉先生說,師傅最后收了他1500元。
劉先生講述了整個開鎖的過程,開鎖操作前詢問了開鎖價格,師傅說150元,他覺得可以。然后師傅開始操作,直接對門鎖暴力開鎖,在拆除防盜門門把手時也并未告知開鎖會損傷防盜門,門鎖是被撬開的。后來他同意更換鎖芯,但師傅并未說鎖芯的價格和產品型號和類別,還安裝了一個新的防盜門門把手,同樣沒有告知價格。最后一算總價直接要收1500元。其中,開鎖150元,上門費50元,門把手580元,C級防盜門鎖芯720元。
劉先生說,門把手和鎖芯的價格極度離譜,當時不知道為什么就付了錢,事后一查同類型的產品價格不超過200元。
讓他覺得最坑的是,在開鎖過程中,師傅誤導他剪開鎖芯鑰匙盒,“師傅說手占著忙不過來,讓我拿剪子剪開鑰匙盒”。鎖芯和門把手都是安裝完以后再告知價格,這家店網上標注在公安局備案,但是上門的師傅并未提供信息,后面去派出所報警,也沒有查到對方是否備案。“因為屬于消費糾紛,派出所也沒有受理他的報警。”
規定:開鎖業企業已不再審批備案,從業人員需去派出所登記開鎖業屬于特種行業,按照《西安市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》,區縣公安機關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特種行業治安管理工作,實施特種行業的許可和備案,定期將許可和備案的特種行業經營者名單向社會公布。不過隨著多證合一改革,華商報記者從西安市公安部局治安管理局了解到,開鎖業企業已不再審批備案,目前的情況是,如果開鎖業經營者取得了營業執照,就可以開展其營業范圍內的開鎖業務,公安機關不再重復審批,但開鎖從業人員會需轄區派出所登記。
《西安市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》中對開鎖業經營者的治安義務進行了規定,比如承接開鎖業務,確認委托人擁有閉鎖物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,不能確認的不得承接;不得向未經公安機關備案的開鎖人員出售、出借專用開鎖工具等。
國內有的地區公安部門會定期公示開鎖業名錄,比如北京市公安局“網上辦事大廳”版塊下的“我要查”欄目上,就公示有開鎖經營單位名稱、經營地址、聯系電話,開鎖技工姓名、照片、編號等信息,方便網上查詢,就近選擇開鎖經營單位,對開鎖技工信息進行核實。蘇州市政府網站定期公布開鎖業名錄,對從業者信息動態更新維護。
走訪:網上的開鎖商家多開在小區內,開鎖變拆鎖、不明碼標價不少見華商報之前報道的西安一市民遭遇高價開鎖,通過App找到開鎖的商家,劉先生則通過地圖搜索到。記者查詢了大眾點評、58同城平臺上開鎖行業的信息,商家資質欄一般會公示營業執照,可以看到很多經營場所都在居民小區。
按照經營場所實地走訪,顯示為小區外底商、商鋪的還能找到實體店,很多注冊在小區、城中村的商家很難找到其經營場所,其中一商家顯示地址在沙井村××號,記者實際到此處發現此號牌下根本沒有此店。一商家顯示在一小區的一樓,記者走訪發現,實際上其地址為一家便利店,根本不是一家開鎖門店。
有了營業執照就能在網上開一家開鎖網店嗎?華商報記者在58同城上發布了一條開鎖信息,發布后需要進行認證,記者使用其他商家的營業執照進行企業認證,但多次上傳均未通過,發布的開鎖信息也一直未公開,轉而使用個人認證,認證通過后,顯示信息發布成功。不過比較奇怪的是,按照發帖的關鍵字搜索,也許同類信息太多,自己發布的信息并未顯示。
走訪中,記者也和一些從業十多年的開鎖師傅聊了聊,能開的鎖非要強拆,拆鎖后就要換鎖,現場換的產品價格不透明等現象最為常見。
專業的開鎖師傅也無法技術開鎖,只能暴力拆鎖嗎?一位開鎖師傅表示,現在防盜級別最高的超C鎖,的確很難技術開鎖,過去的A級鎖,互開率高、容易技術開鎖。拿不同鎖芯來說,防盜級別越高,越難技術開鎖,有的鎖芯中加了鋼板,只能暴力拆鎖。會有開鎖師傅明明可以技術開鎖,非要給顧客說只能強拆鎖,強拆鎖其實就是暴力破壞,強拆或者撬鎖的結果是肯定損壞鎖芯,開鎖后變成了換鎖。
從開鎖到了拆鎖,拆完就得換鎖,到了換鎖芯環節就考驗師傅誠信了,鎖芯一般要根據門的厚度、鎖孔位置配。以前開鎖行業要在公安部門備案,現在只用人員去派出所登記就行。“開鎖師傅當然希望你換鎖,純開鎖掙得很少。”一位已經開鎖十多年,在一小區外開了一家實體門店的師傅表示,不一定每天有很多業務,自己店里還經營其他業務。
華商報記者李婧`